医学影像设备检查模式对空间规划有何影响?北大人民医院带队调研,得出这样的结论…
▲ 点击图片查看CHCC2018建设大会详情
摘 要
医院中医学影像检查区域的规划设计因为其自身复杂性高、专业性强等特点,成为医院规划设计中的难点。而通过强调空间布局设置、交通动线设计,复杂问题便可得到解决。
5月21日,医学工程发展创新大会“影像中心规划建设与管理专题论坛“,将从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规划与流程布局设计、设备配置与选型、场地条件与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现代管理模式与技术发展创新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明日医院”影像中心的规划建设要素。
以CT、MRI为代表的大型影像设备的预约模式、检查过程、医疗流程等对空间规划、功能区设计有着特殊要求,通过对这些大影像设备预约检查模式的研究,将对这一区域的规划设计起到重要作用。
预约检查模式可“销峰平谷”,
缓解部分压力
此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带领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工作人员问答及数据采集等考察方式对北京地区四家三甲综合性医院的预约模式、预约资源分配的维度和考量比重、候诊空间情况、患者候诊情况及患者反馈等问题进行调查,希望由此了解大型影像设备类预约模式下候诊空间大小、候诊空间功能、患者候诊时长及患者体验等情况。
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四家医院均采用预约制的方式,为患者提供CT/MRI类检查。一方面是患者在进行此类检查前都需要进行准备,如禁食4h、停药2d、喝水憋尿等,另一方满是预约制可解决检查申请数量有波动且检查资源相对紧张等问题,有利于“销峰平谷”。
二、预约资源分配的主导原则各不相同,主导原则影响资源分配的维度与考量比重,进一步影响到检查预约时长、患者候诊时长、患者履约情况、设备运行效率、患者就诊体验等。
三、借助信息系统进行CT/MRI预约,是四家医院共同选择。
预约资源分配的维度及考量比重(重→轻)
根据患者情况,预约模式设置了资源分配维度和考量比重,不同维度穿插在一起即可形成预约资源,我们可通过上图了解预约资源分配的维度及考量比重。
某院CT/MRI就诊高峰示意图
上图某院CT/MRI就诊按小时和就诊数量进行分布,8-11点、13-17点为就诊高峰,这意味着患者等候时间长、患者候诊空间需求大、候诊医域秩序差、医务人员压力大、患者就诊体验差,而这将导致医疗资源利用率降低。预约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压力。
引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高资源效率
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则需改进高峰问题,我们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式进行解决。简单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在供给侧一方通过提供细致优质、差异化服务满足需求方不同需求。
实际上,我们经常可从临床医生、患者及临床科室这一需求侧中听到放射科的检查要等很久,也经常在放射科医疗资源这一供给侧中听到病人好多、病房又打电话催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情况的出现呢?
需求侧所需资源的确定与预估
由上图可知,需求侧所需资源的确定和预估涉及到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的数量。存量是指已预约的病人,增量是指时间周期内增加的数量,两者结合才是放射科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预约结果的形成受需求侧的要求和供给侧的资源影响,两者如存在差距,则会导致预约效果并不理想。为解决预约效果形成不如意的现状,我们可通过灵活调整供给侧资源和预约模式中的细节“颗粒度”,从而提升医疗利用率。
医院可通过信息系统完成对供给侧资源的调整,使每个预约资源都有确切的检查时间、确切的检查市场、检查项目和检查部位、检查设备、患者来源等。通过调整,可灵活应对需求侧需求,并配以人力资源投入,提高就诊效率。
同时,在预约模式中要注意细节的“颗粒度”,明确粗颗粒度预约和细颗粒度预约的区别。
粗颗粒度预约是指一大波患者集中到检,此时患者候诊时间长,需要很大的候诊空间、候诊秩序混乱,需要有专人维持候诊区秩序。
细颗粒度预约是指患者按照不同的推荐到检时间分散到检,患者候诊时间短,不需要很大的就诊空间,就诊秩序佳,不需要有专人维持候诊区秩序。预约模式的细节问题,医院可通过信息系统提供辅助。
关于细节与检查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通过下图进行详细了解。
细节与检查量之间的关系示例
上图A医院为细颗粒度预约,B医院为粗颗粒度预约,使用设备、主要使用线圈、时间一样,不同的是A医院平均每天扫描人数为38.2人,而B医院为51.8人。
我们都知道,患者预约的放射检查是一整套医疗资源的集合,预约的不仅仅是时间,还包括设备资源、空间资源等。由此,医院对放射科进行规划时,除了要考虑属于长期规划的检查设备资源和空间资源外,还要考虑到对属于短期规划的医疗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
另外,医院还需明确,预约反映的是放射科医疗资源的供求关系,检查预约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医疗资源合理整合与调配的问题。
从预约环节入手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尝试,通过精细化分需求侧的维度和考量比重,结合数据,有区分、有针对性地提供放射科医疗资源。而信息起到的是决策支持与辅助调配的作用,在信息系统可信任的前提下,信息系统可发挥更多作用,从而节省人力资源的投入、细化供给侧医疗资源,提高医院资料效率。
医疗空间是稀缺资源,
合理规划可“吸金”
医院空间的规划、布局对医疗工艺流程、患者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放射科的空间规划尤为重要。放射科的三区旨在划分功能区,主要包括设备布局区、患者候诊区和医务人员工作区,三线则包括设备运输动线、患者动线和医务人员动线。
放射科三区示意图
医疗空间是稀缺资源,即使是新建医院,在运营一段时间后都会遇到医疗空间紧缺的问题。医院的候诊区域服务于“就诊流程”,不直接产生医疗价值,是不创造经济价值的医疗空间。
以某医院放射科检查为例,单个普放检查区域约50㎡,单月毛收入为50万,单个CT检查区域约70㎡,单月毛收入为250万,单个MRI检查区域约100㎡,单月毛收入150万。因此,医院一定要合理地调配患者候诊区与设备区、医院人员区的比例,从而提升价值水平。
一般来说,医院候诊区分为三种形态:
一、窄通道型候诊区,以检查室一旁的楼道作为候诊区域,宽度一般不小于2.4m,不摆放候诊椅,有时还要容纳就诊平车或病床;
二、宽通道式候诊区,通道宽度大于4m,可摆放一些候诊椅,还特别预留出移动床停放区,空间较大可灵活调配;
三、分段候诊区,设置有一次候诊区、二次候诊区,在二次候诊区可进行问诊、交代检查注意事项、增强谈话、签署知情同意书等。还可设置穿刺注射室,为增强检查患者提前准备与检查后的观察,或可进行更衣准备、存放衣物、安全检查等。
窄通道型候诊区
宽通道式候诊区
分段候诊区
分段候诊区中的二次候诊区的空间容量,以预留半小时内检查患者的空间为依据进行测算,其中CT扫描机的检查量为半小时约6-8人次,MRI扫描机的检查量为半小时约2-3人次,DR机检查量为半小时15+人次。
测算候诊区空间面积,除了预留人流量外,还要预留候诊区必备设施的空间。
一般情况下,候诊区必备的设施主要为:
一、登记台(问询处);
二、候诊椅区域、候诊平床停放区;
三、区域集中式候诊大屏(电视),设置吸顶广播;
四、诊室门口设置小屏幕,提示当前检查进度;
五、更衣室与临时储物柜;
六、穿刺注射室(包括必需的过敏抢救设施空间);
七、MRI安全检查。
ACR MR区域平面图(2007年)
需要注意的是,MRI的候诊区设置具有特殊性。上图为美国放射学院(ACR)2007年发布的MR临床使用安全指南中的MR区域平面图,Ⅰ为无限制的自由区域,Ⅱ为二次候诊区,Ⅲ为MR检前受限区域,Ⅳ为磁体间(扫描间)。
在医院建设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候诊空间,合理设计候诊流程,合理引导患者候诊行为,最大程度上利用空间资源。同时,还需明确信息系统和空间规划是同等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入信息系统、发挥其强大作用。
演讲嘉宾简介
工程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
孙超
来源:第18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医院医疗设备配置规划与运行管理专题论坛
演讲主题:大型影像设备类预约检查模式的研究及其空间规划等的影响
CHCC2018
“更多关于中外医院建筑设计的探讨,敬请关注敬请关注5月19日-21日“第19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CHCC)”的“医学工程发展创新大会”,听各位专家大咖精准剖析。
报名方式
END
版权声明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筑医台资讯
投稿邮箱
news@zhuyitai.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筑医台APP报名参会